欢迎来到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

服务电话:023-62563197

探访文化遗迹 助力脱贫攻坚——我校外国语学院文化研究团队走进万州区大周镇

日期:2019-07-21  编辑:聂文娟

7月14-16日,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化研究团队一行5人走进万州区大周镇,对大周古文化遗迹进行深度寻访和调研,尝试通过文化项目建设,助力脱贫攻坚,续写美丽大周。

在大周镇铺垭村第一书记、驻村工作队长、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赵兴国的带领下,团队成员深入走访干部和村民,实地查看了解古文化遗迹。“为了发展大周镇乡村旅游,我们已经修建了十里滨江长廊,但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,文化氛围还不深厚,还缺乏乡村特色和休闲体验感,但村民们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很高,干部信心满满,这是我们工作的动力!”赵兴国书记这样介绍道。

繁华都市之外的世外桃源

大周地处长江北岸,交通便利,气候适宜,生产的“万州古红桔”属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品质上乘。境内种有约11000亩红桔,还有枇杷、桂圆、李子等农产品。一条十里滨江长廊,采用彩色混泥土浇筑而成,在不同路段分别配以相关图案,红、黄、蓝、绿多种颜色巧妙搭配而又相得益彰。漫步滨江长廊,感受江上水乡的柔情,领略乡村美景,令人心旷神怡。五彩缤纷的“日月广场”“八角井广场”“抚琴佣广场”,蓝天下,阳光明媚,微风袭来,三五结伴,嬉戏打闹,忘记城市喧闹,置身于宁静的小镇风光,令人流连忘返。“大周镇的自然风光深深的震撼了我,完全颠覆了我对农村的刻板印象,远离了都市的喧嚣和烦躁,真正践行了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。这里的村民很朴实,精神面貌也非常好,幸福感真的很强。”团队成员张伶俐老师这样说道。

历史古迹中隐藏的文化名片

大周镇近几年来依托境内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,结合文化遗址,倾力打造“科教亲子小镇”。小镇建筑融入仿明清风格元素,以灰、红等为主色调,进行适当改造,使得建筑风貌与自然协调统一,同时与老街原有建筑特色融为一体。大周镇历史文化底蕴厚重,境内有“大周溪遗址”“渣子门遗址”“崇正书院”“三生石”“抚琴佣”“观音阁造像”“李耳门”“古耳洞”和大量的摩崖石刻,同时还有抗战期间迁来七年之久的安徽旅鄂中学遗址等文物点。研究团队深度挖掘大周镇的文化遗址,倾听它的文化故事,初步提出建设“乡村书院”项目,打造属于大周镇自己的文化名片。

讲好文化故事续写美丽大周

看着村民逐渐过上了好日子,驻村第一书记赵兴国心里自然乐开了花。但他也知道,日子好起来还不够,文化生活也得跟上。为了让铺垭村强起来、村民富起来,彻底甩掉贫困的帽子,赵书记还给团队成员介绍了他正在策划的一个方案,拟依托滨江亲水长廊建设一系列文化项目,让传统文化殷实乡风民俗,历史文化传承人文精神,抗战文化激励团结奋进,移民文化厚植家国情怀,党建文化引领创新发展,通过讲好文化故事,续写美丽大周,助力脱贫攻坚。

(图、文/张伶俐)

我院文化研究团队走进万州大周镇

崇正书院调研

合影    

[今日头条]报道:网址链接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