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江学者朱志荣教授“论意象与意境的关系”讲座成功举行
2018年6月1日下午,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长江学者朱志荣老师应邀到我校为全校师生做了题为“论意象与意境的关系”的学术讲座。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赵红梅主持,在重庆理工大学丸美活动中心108室举行,吸引了全校广大师生包括留学生前来聆听。
朱老师认为,意象与意境是美学中两个相关且又容易混淆的范畴,意象是关于美的本体形态的指称,意境是意象的境界。意境是主体对意象群在心灵中的整体呈现,而意象则是通过具体可感的“象”呈现的。相比意象,意境更倾向主体的超感性体悟。总体上,意境范畴的使用是对意象范畴的拓展,二者都突出在审美过程中,以“心”为本,强调主体性的作用。意象源自心象,意境源自心境。意象和意境都体现出创造性,都追求虚实相生。意象来自主体情景交融的创作,彰显了个体独特的风格特征;而意境既是源于意象又是对其的超越。因此,通过对这对美学范畴的系统区分,有利于挖掘中国美学内涵,建构中国美学体系,完成与西方美学的对话,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。
讲座结束后,同学们踊跃提问,就何为意象、意境与中国文化的关系、意境与艺术的关系等问题与朱教授展开热烈的交流与讨论。本次讲座作为富有哲学思辨色彩的学术讲座,不仅拓展了广大师生的学术视野,而且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学术思维,让中国传统美学走进校园,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。
附:朱志荣教授简介
朱志荣,安徽天长人,1961年生,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,博士生导师,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,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,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等。先后在《文学评论》、《文艺研究》、《学术月刊》、《复旦学报》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,部分论文曾经被《新华文摘》、人大复印资料转载。先后出版过《中国艺术哲学》、《康德美学思想研究》、《中国审美理论》、《夏商周美学思想研究》、《日常生活中的美学》等个人学术专著10余部,先后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、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,获得过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奖项。
(外国语学院 王佳 供稿)